CCTV-10《创新进行时》:董家鸿院士引领、践行“精准外科”理念享誉国际,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为众多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发布日期:2023-04-12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也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福音
董家鸿院士
中国当代肝胆外科的领军人之一
被誉为国际精准外科的开拓者
2006年,董家鸿院士在国际上
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
17年来,董家鸿院士率领团队
通过精准外科的实践
挑战外科极限手术的成功
让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家庭重拾幸福
让精准外科理念享誉国际
2023年3月16日,CCTV-10《创新进行时》特别节目播出“生命最前沿:革新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肝胆外科领域耕耘近四十年,带领团队践行“精准外科”理念,为大量肝病患者带来希望,让医学的力量造福全人类。
要想实现“精准外科”的理念,首先要找到精准辨别病灶的方法,特别是那些深藏在肝脏内部的肿瘤。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不可能逐渐变成了可能。
在2011年“首届国际精准肝脏外科研讨会”上,董家鸿院士团队与医达健康共同推出全新实践:“用创新IQQA平台支持肝脏外科进入精准手术时代”。多年来,医达健康通过联合临床外科专家、医学影像专家、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以IQQA全量化3D手术规划和智能手术导航机器人技术平台及应用为基础,为我国精准外科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工具和平台。
在我国,肝癌致死率
在癌症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
手术切除肿瘤
是治疗肝癌最主要的方式
然而实际操作中
许多肝癌患者却面临两难的选择
不切除难以治疗
切除后又担心剩余正常肝脏
难以维系生命运转
2006年,董家鸿院士在国际上
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
所谓精准外科核心就是精准
病灶清除、肝脏保护、损伤控制
做到三要素精准平衡
而要想实现“精准外科”理念
必须精准辨别病灶
特别是那些深藏在肝脏内部的肿瘤
医生该如何发现呢
大屏幕上的模拟数据
来自IQQA精准手术规划系统
可以精准测量出肿瘤体积
患者所需的肝脏体积
以及每一条血管的清晰脉络
构建三维的立体图像
这些全量化的数据
成为董家鸿院士执行手术的精准标尺
2016年12月5日
董家鸿院士开了一次“别人开不了的刀”
当时,这场手术通过网络直播
有超过140万人实时观看
这是一场肝脏包虫病的手术
这种病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导致
10年病死率达90%以上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MDT团队联合会诊
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通过IQQA精准手术规划平台
一起异地同步、实时交互全定量地
作出精准周密的术前规划
为这场巅峰手术护航
董家鸿率领团队将患者肝脏取出
精心“雕刻修理”
切除病灶 修复血管
再把“雕刻”后的肝脏植入体内
14个小时后,手术取得成功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领先的肝胆外科技术
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
“精准外科”的理念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它是近年来国际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焦点
也是我国外科领域不断探索的方向
董家鸿院士和团队正在研发
更多医工交叉项目
让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上图:IQQA-eQMR 实时交互全定量混合现实系统(目前董家鸿院士团队已成功开展eQMR精准导航下体外肝切除、联合肝段切除、亲体肝移植等多项复杂手术)
部分内容来源:CCTV官网、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https://tv.cctv.com/2023/03/16/VIDEnebLDhfOmu8RVBOyn0dh230316.shtml?spm=C59377.PUaRV46HhYXZ.ECYVDiBC6cX3.24
